在明鄭時期,宣毅左衝鎮屯墾的重鎮,隸屬於「萬年縣」(每年的左營萬年季由來),清康熙廿二年佔領台灣之後,翌年設立台灣府及台灣、鳳山、諸羅三縣,其中鳳山縣治設在興隆莊,即今日的高雄市左營。清康熙六十年(西元一七二一年),發生鴨母王朱一貴反清事件,輕而易舉的占領鳳山縣,亂平之後,當時的鳳山知縣劉光泗覺得興建城牆有其必要性,於是主持興建土城於左營(西元一七二二年),設有東西南北四門,左倚龜山,右連蛇山,城外另有護城河環繞,這是台灣首座正式的城池。(文章轉自Walking Kaohsiung

(圖:南門,又稱啟文門。)

南門」算是最眾所皆知的舊城門,它位處於鼓山路與中華路的交叉路口,不過城垣早就被拆除掉,只剩下這座城門座落於圓環處。然而「北門」位於蓮池潭旁,不過當天為了要尋找「西門」而忘了將「北門」拍攝記錄下來,真可惜!下回有機會再去拍囉~


(圖:西門,又稱奠海門。)




(圖:西門內面

西門」位於現今的左營自助新村內,不過目前城牆僅剩下短短的一百公尺長而已,因為當時為了開闢新村的港道而將之毀損,甚為可惜。不過舊城的遺址現在也鮮少人會來參觀,跟恆春舊城差不多,當天下午約四點多抵達舊城,只看到幾個榮民來這裡運動而已,不過市政府在這裡規劃的還不錯,喜歡古跡之旅的人,這裡倒是值得一遊的好地方哦!




(圖:西門左城牆)


(圖:西門右城牆)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安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